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在赋能绿色化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和绿色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
11月21日,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论坛上,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同与会嘉宾分享了数字化、绿色化的投资机遇。
吴海表示,数字化、绿色化代表经济社会发展演进的方向。他比较了中美欧在路径选择及实际发展中的差异和客观环境,重点分析了我国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方面的四个趋势,以及伴生的投资机遇。
第一,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系统变革的机遇。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制定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我国将强化绿色能源结构及低碳科技转型力度。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
伴随能源结构调整,未来有三方面的主线机会:一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二是电力市场体制改革,三是独立碳市场的确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围绕“源网荷储”有新系统、新技术的变革,电力市场体制改革将形成更为广泛的统一大市场、打破封闭体系,独立碳市场则实现金融、商业的更好闭环,构建碳评估、碳计量、碳资产交易和管理的生态体系。
第二,能源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机遇。
根据能源数字技术的发展周期,在电网基础设备侧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国内实现电力设备的大量出海;从新兴成长看,电力芯片、智能传感器、能效优化、智能巡检等处于成长期,碳市场以及涉及需要体制改革支撑的虚拟电厂等还处于发展早期,其中能源电子发展迅猛。
从投资视角看,我们在六七年前制定投资方向时,第三代半导体等能源电子还归属于前沿技术创新领域,现在看项目大多是成熟期、成长期项目,已实现规模化发展。从投融资数据看,能源数字化技术近年来投资热度不减。从2021年开始,行业迎来投资布局热潮,融资事件数连续三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数量占比较高,后续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从细分赛道分布的变动趋势看,投资热点从2016年开始的源网环节向荷储碳环节转移。
第三,在绿色化推进过程中,金融闭环支持及相关的数字化绿色化标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中国绿色信贷余额从2013年的4.9万亿持续攀升至2023年的30.1万亿,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2024年3月,央行联合六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2021-2023年绿色信贷余额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显著高于同期11%左右的总贷款余额增速。各银行绿色金融的业务也从绿色信贷逐渐延伸到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等更加广阔的领域。
同时,我们也看到碳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碳评估、碳计量、碳管理、碳交易方面的内容,要通过产业数字化技术来构建碳资产技术体系。在国际化方面,也亟须建立适配各国政策和经济环境的治理工具和市场准则。
第四,数字化本身有两个主线机遇。
一是智能技术创新。从现阶段看,大模型将极大提升人机交互、基础理论研究、科学实验的上限,打破目前看起来还很高的天花板、技术障碍。例如,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分别颁给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这也预示着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走向对社会更具广泛实质影响的新阶段。
二是数字化助力增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产业数智化领域,应秉持增量赋能理念,以工业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为主要方向,实现数字技术与不同场景需求结合。
吴海分享了中网投在推进双化协同方面的投资实践。
绿色化领域,围绕“源网荷储碳”各环节,重点关注具备行业背景、深耕行业技术,或从龙头企业内孵化并具备全行业拓展服务能力的企业,主要投资了中车时代电气、朗坤智能、国能信控、清大科越等企业。
数字化领域,补短板、强基础、布前沿、推进应用集成:一是关注算力数据基础设施。深入布局面向新型计算架构的算力芯片,并关注高质量训练数据集(行业语料库)。二是支持智能算法平台类创新。一方面深入布局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通用算法框架,另一方面关注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三是立足前沿制高点,关注面向可编程、可重构的新型计算架构,包括可能产生颠覆性变化的光电计算、量子计算、类脑计算以及新型存储。四是关注集成创新系统,投资具身智能、高阶无人系统等。五是关注数字化赋能,投资工业大数据、半导体产线智能化及行业大数据相关项目。